战胜华尔街7:大牛股就在你的身边 抬头可见 更触手可及
各位书友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之道,前几期节目我们讲完了他的投资经历,如今我们要讲讲他的投资哲学。他说选股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,不能过分强调某一个极端。比如认为选股是科学的家伙,往往会过于迷信数据分析。一头扎在财务数据里面。但显然数学家和会计师,跟投资大师没有半毛钱关系,对财报理解最深的人,却做不好投资。这个已经说明问题了,另一个极端是,大家只把他当成艺术,天天不去调研,而是找各种灵感。最后就只能赔钱。而实际上现在市场中那些玩技术分析的股民,大多数都是这一类,觉得几根划线就能把股票完全讲明白,哪有那么简单。
彼得林奇的方法就是严谨的科学分析,加上艺术的决策以及实地的调研,由于它是大的基金经理,所以他的手头有几乎华尔街所有的研究报告。并有专门的助手为他制作精美的图表,分析相关数据。但他说,其实这些有用,但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,比如沃伦巴菲特就从来不用这些玩意。
辞去了麦哲伦基金经理的职务后,彼得林奇也从职业投资者变成了业余投资者,他没有了助手也没有了信息优势,所以他关注的股票也就越来越少。原来他总是能推荐上百只股票,而他退休后只推荐21只股票。他说,作为业余投资者你又没有上百亿的大基金,根本没必要找到那么多好股票。有几只就足够了。
他经过了华尔街十几年的历练,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完全不同了,他看到股市大跌反而高兴,看到股票上涨反而沮丧。他说过度低估的熊市才能找到便宜的好股票,这让他很兴奋。相反股市高估之后,他找股票就变得很费力, 一点成就感也没有了。连长期投资的大牛股,股价也超过了本该有的盈利水平,甚至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,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。彼得林奇他的分析是不用什么均线系统的,而是把公司的盈利水平做成一条曲线,跟公司上市之后的股价叠加。理论上他们应该保持一个标准增速,同涨共跌。但个别情况是公司的增速会高于股票价格的增长,这时候股票被低估。相反就是股票被高估。这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说的PEG的概念,也就是用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比上净利润增长速度。如果小于等于1,则具备投资价值,如果大于1,则不具备投资价值。这是彼得林奇独步华尔街的分析方法,而且他把这个指标具象化了,画在了K线图上,让数据一目了然。当他看到股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收益辅助线的时候,他就会看空。这就是彼得林奇,留给我们最著名的股市密码。这本书即使您什么也没记住,这个绝招也一定要记住。
1992年,道琼斯和标普500已经高估了,而彼得林奇追踪的小盘股却没有高估。而此时,美国很多人为了避税,所以抛掉那些亏损的股票。而这正是彼得林奇等待的机会,他一般都会在年底,跟大家做对手盘。趁机买入那些股价重挫的股票,他说一般几个月后你就能赚上一笔。在小盘股上表现尤为突出。
他说,股票投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不熟悉。盲目的听人推荐买入股票很可能造成这个风险,其实业余投资者手上有20只股票也就足够了,毕竟作为一代大师,彼得林奇也就专注20只,所以你哪怕就了解10只,5只,也并不丢人。关注的越少才能越聚焦,逐渐的熟悉他们涨跌的周期。在风险来临之前抛掉,在曙光到来之前潜伏。比如老齐也经常会提到那几只自己看的懂的股票,其他不是不想回复大家,是真没什么研究,也根本看不懂。未知的领域才是最恐怖的,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,你就慌的不要不要的。而如果是自己熟悉的公司,我甚至根本都不用看公司的股价。每天看朋友圈就知道他们的生意怎么样了。
长期持有并不意味着买入不卖,这是彼得林奇跟巴菲特的最大区别,他可以很关注,但不一定非得一直拿着。在股价涨幅过大了,透支未来业绩之后,彼得林奇是会抛掉的,而抛掉之后他也会继续关注。一旦公司回到了他的价值合理区域,他会继续拿回来。他的这种买入卖出,完全是对公司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作出的。他说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价,反映了他未来3-5年你的价值回报,当然应该抛出,落袋为安。3-5年内,你总有再把它买回来的机会。
为了克服掉卖了股票就不再关心的恶习,彼得林奇要把他的每一个股票都记录在笔记本上,并给出详细的记录。时长拿出来翻阅,并找人提醒自己。一旦股价回归了,就要果断出手。
彼得林奇希望买到那种持续改善,业绩越来越好的。而不是那种虽然一直在增长,而增长越来越慢的。所以即使一家公司,依然可以赚很多钱,但赚钱的速度慢下来了,这也会引发他的警惕。他告诉其他投资者,股价并不是你买入和卖出的理由,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价值投资,说股价比过去低了,就要买入,而股价比过去高了就要卖出。这是不对的。老齐多说一句,彼得林奇的要求太苛刻了,现实中股价跌了买入的人都少的可怜。大家往往都在追逐热点。很少有人去关注价值。如果你能做到股价低了,敢于买入,那么至少在成功的路上已经走了一大半了。至于彼得林奇说的这些,您能听就听,可以作为更高的要求,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分辨公司的好与坏,那么很简单,你的世界里只关注指数基金就好。根本就不用研究基本面。世界一下清净很多,你能把50指数,300指数,500指数,创业板指数,以及红利指数,还有恒生指数和标普指数玩明白,在国内已经鲜有对手了,一年赚个20%左右,一点问题也没有。所以没必要对自己要求太高。投资这个事,跟考大学真心不一样,千万别难为自己。反而容易适得其反。买指数多容易,指数根本不用任何担心,就是越跌越买。子弹打光了也不要紧,因为他迟早都是要涨起来的。可以说按照老齐的方法做,最后想亏钱都难。但如果一选股这事就不好说了,万一真选了个垃圾股,踩到狗屎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彼得林奇之所以敢选股,那是因为他会选股,他选的股票也都局限在那几个行业里,还记得他给自己做的总结吗?他从未在科技股上赚过钱,反而赔了不少。让他赚钱的除了汽车就是金融,要么就是零售股。而他选择零售股很有一套,就是去逛街。但他不是去shopping而是去看别人shopping,当他看到沃尔玛门口川流不息,看到很多孩子在玩具反斗城流连忘返,他就知道这是牛股了。事实上玩具反斗城从25美分涨到了36美元,涨了144倍。但也不是所有零售股票都好,比如购物中心一出现,原来的百货商店就完蛋了。彼得林奇买入的百货商店股票,也赔了不少钱。
彼得林奇自己也喜欢上了购物中心,他说去购物中心做调研,甚至比去上市公司拜访效率还要高。他也发现了一个投资的技巧,那就是你喜欢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,应该问问自己,是不是也喜欢他们家的产品。如果你连他们家干什么的都不知道,那就彻底完蛋了。比如老齐家里全是格力的空调,每年都有屯茅台的习惯。牙膏都用云南白药的,我媳妇每周五晚上都要看跑男。
彼得林奇的做法,也是一样,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老男人对买东西实在不客观,于是他更加关注自己的三个女儿,他放任他们买买买,然后时刻留意他们衣帽间,看看家里的冰箱里又添置了什么饮料和食物,这些都是他投资股票的依据。有一次他的女儿给她推荐了一家辣味餐厅,但他却忽略了,结果错失了一支大牛股。还有他家的孩子很喜欢gap的衣服,但他也没太在意,结果这只股票5年涨了10倍。他甚至说,他女儿们发现牛股的能力,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基金经理。
他的女儿还给她一个选择,叫做美体小铺,这个店卖沐浴露起家很受消费者欢迎,当时市盈率40倍,每年收益增长率30%,这在彼得林奇的体系里,肯定是高估了。但当时市场整体偏高,比如可口可乐市盈率30倍,收益增长率是15%,于是如果他要选择的话,会选择可口可乐呢?还是美体小铺呢?彼得林奇向基金推荐了美体小铺,因为他更喜欢高增长的,而且是持续的,小的,高增长的公司。他判断,这种连锁的模式,可以维持这样一个增长率扩张,结果他对了,6年时间,美体小铺股价上涨70倍。所以可见,成长是多么强大,如果有成长作为保证,即使股价买高了,买贵了,也问题并不太大。
那么彼得林奇如何看待大牛股呢?当他骑上大牛股的时候,会不会诚惶诚恐呢?涨了几十倍,他又该选择什么策略呢?咱们明天再讲。
战胜华尔街1: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避免当韭菜的命运 甚至可以比基金做的更好